深圳前海

全国统一查询热线400-004-8161

邮件:service@getyougo.com


桥头江家


毛泽东旧居——桥头江家



一、历史背景
1927年10月13日,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从宁冈经酃县(今炎陵县)十都来到水口,在这里进行了自秋收起义以来最长时间的休整和训练。毛泽东住在水口墟的桥头江家,团部则设在朱家祠。
14日晚,毛泽东在住地接见了省农运特派员、酃县农民协会领导人何健础。何健础早在1926年12月就在长沙见过毛泽东,并聆听过他的农运工作报告。他向毛泽东汇报了酃县县情和革命斗争情况。毛泽东听后要求他们把农民组织起来,把农民武装逐步扩大,并问他们愿不愿意来部队工作,还有没有懂军事的人。何健础当即介绍了何国诚、何史良,都是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的,何国诚后任酃县赤卫大队大队长。
15日上午,毛泽东在住地桥头江家主持召开连以上党代表会议,讨论在战士中发展党员的工作。他在会上指出,部队连续发生干部和战士逃跑事件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我们的政治工作完全抓不到士兵,一遇到困难,就经不起考验。总结其中的教训,我们只有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,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最基层,才有可能提高士兵的政治素质和部队的战斗力。在三湾,我们已作出将支部建在连上的决定,可是当时战士中党员很少,现在通过半个月的行军,发现和培养了不少建党积极分子,在战士中发展党员的条件成熟。会议在各连营党代表提名的基础上,通过了发展赖毅、陈士渠、李恒、鄢辉、欧阳健、刘炎等6名新党员。毛泽东要求散会后各连营党代表要马上找他们谈话,填好入党志愿表,晚上就举行入党宣誓。
21日,毛泽东率部离开桥头江家,经下村、大汾、荆竹山,27日到达茨坪。


二、基本情况
毛泽东旧居桥头家位于炎陵县水口镇水南村,坐落在两水相夹的原野,与连队建党旧址——叶家祠隔河相望。
桥头江家系晚清江南民居建筑形式,坐西朝东,土木结构,阴阳合瓦顶,悬山顶,建筑面积1117.2㎡,大小房间共计70间。其中毛泽东住室22.3㎡,部队厨房21.8㎡,警卫营房210㎡。朝门墙为封火墙,有山花垛子,朝门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“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旧址”红底金字木匾。门两侧嵌大理石标志说明文碑。进入大门,是一个长方形院落,左边一排平房是当年警卫员住所,右边是二层楼房结构的正屋。正屋面阔九间,进深四间,以正中厅屋为对称。三个厅堂分别由三个天井分上、下厅,毛泽东当年在后厅屋的右厢房住宿办公。桥头江家是一栋古朴的四合院瓦房,屋后有棵高大的古松,依舍临江,苍翠挺拔,把这古朴的庭院点缀得幽雅别致。
旧居现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红色旅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