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炎陵名人】久经考验饱经风霜的革命家张平化

张平化,湖南省炎陵县石洲乡石坝村人,1907年5月生。少年曾在县立第二高小就读。1924年2月考入省立三师。1926年6月参加北伐战争,在武汉初识毛泽东,聆听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报告而受益终身。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8年3月任中共石洲区委书记。
1930年1月,张平化任中共酃县县委书记兼酃县赤卫队党代表。2月,因袁文才、王佐被错杀,大小五井丢失,酃县苏区成为孤岛。张平化坚决执行毛泽东“沿山发展,波浪式前进”的指示,使酃县苏区发展到4个区、34个乡,军事割据进入全盛时期。
1932年4月,张平化被诬告为“AB团”分子,幸得前来执行处置任务的湘赣省委常委、湘赣军区独立师政委王震深入调查,仅被免去县委书记一职,专任赤卫队党代表。

同年夏调任湘赣省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,1934年任湘赣省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,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多次反“围剿”。8月参加长征。1936年11月任军委步兵学校第一团政委。
抗日战争时期,历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政委、新三五八旅政委、独二旅政委兼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。参与指挥了齐会战斗和陈庄战役。1942年5月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。1943年9月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。

(1959年秋,张平化(右一)陪同朱德委员长视察湖南农科院)
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主任、中共西满分局常委、分局民运部长兼西满军区政治部主任、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。新中国成立初任中共武汉市委书记。1955年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二书记。
1959年9月,张平化出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。他深入浏阳农村调研,提出以“包产、包工、包成本、超产奖励”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思路。这个调查报告得到毛泽东高度重视,批转各中央局和省市区委。他还大力抓了农田水利建设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管理,全省农业得到稳步发展。
1966年6月,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不久,张平化任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,因江青干扰,工作难以开展。8月,征得毛泽东同意返回湖南。
张平化回湘后,遭到江青一伙打击迫害,幸得毛泽东、周恩来保护。1971年8月,张平化出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。

(张平化视察农业生产)
1973年7月任湖南省委第二书记,主持全省工作。适逢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获重大突破,张平化立即指示大面积推广。到1975年全省种植126万亩,占全国的60%。1975年领导湖南全面整顿,树正气、压邪气。全省社会逐渐安定,经济形势有了较大程度的好转。

(1965年陪同毛泽东上井冈山)
1977年7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。1978年12月后,历任中央党校副校长、国家农委第一副主任、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顾问。他是党的七大、八大、十大、十一大代表,八届中央候补委员,十届、十一届中央委员,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,五届全国人大常委。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对他的评价是“久经考验、饱经风霜”。
张平化对红色故土炎陵感情深厚,一直关注、支持家乡的建设发展,受到全县人民敬仰。
2001年7月23日在京逝世,享年95岁。